发挥基建“乘数效应” 助推宁夏加速发展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影响,其发展状况体现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对产业转型升级、人口合理流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十四五”时期,宁夏紧抓历史机遇,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速,为美丽新宁夏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宁夏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近5年,宁夏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开工一批重大交通、水利等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建成银昆高速太阳山至彭阳段、乌玛高速惠农至石嘴山段等通道性项目,“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22个县级行政中心和24个主要产业园区实现20分钟内上高速;干线公路“大动脉”加快畅通,90%以上的乡镇15分钟内可上国省干线。在水网工程建设方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快筑牢防洪减灾网、完善城乡供水网、织密灌溉保障网。银川都市圈城乡西、东、中线及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
新时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只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目标,更要突出以人为本。“十四五”时期,对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比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公租房、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等,自治区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近5年,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和石嘴山市、固原市两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健全213个医疗机构、8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59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大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全区城乡供水骨干网络基本形成,729万城乡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群众饮水满意度达到全国前列。
新型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近5年,宁夏加力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建成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9个,在建数据中心项目27个,标准机架数达到14.2万架。建成智算算卡11.6万张,算力规模7.4万P,其中,中卫数据中心集群智算规模在全国十大集群排名第3。全区建成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智慧梦工坊等1200多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排名分别跃居全国第5位、第3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强音。站在“十四五”即将收官和“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上,全区上下要按照《建议》提出的“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要求,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自治区发展需求,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十五五”顺利开局打下坚实基础。(韩春波)
